油气储运工程教研室现有教师19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7人、中共党员16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时间精力回归到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因材施教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初心使命上来。近年来,在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教学、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学科竞赛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持续修炼内功。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师德师风建设相关文件,强化正向引领,加强师德监督,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定期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积极学习学校印发的《师德师风专题学习资料汇编》,充分运用违纪违法、师德师风失范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督促全体教师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多名教师先后获得校级以上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以及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及校级文明教研室。
加强教学内涵建设,提高育人实效。坚持“三全育人”,不断深化“学生中心”基本理念,持续推进师资队伍、课程与教材建设,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按照“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的要求,激励全体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一是近年来,油气储运工程教学团队入选陕西省本科高校省级教学团队,《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油库设计与管理》课程先后入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二是近年来,新增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校级在线开放课程3门,获批陕西高校本科在线教学典型案例1项,开设双语课程1门,出版行业规划教材6部。三是油气储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先后入选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先后主持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5项,获得教学成果奖4项。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不断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近五年,指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获奖近200项,其中国家级奖项70余项、省部级奖项80余项。
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突出特色优势。瞄准当前科技发展前沿,夯实教学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提高学科专业的教育教学建设水平。近年来,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先后获批陕西省特色专业、陕西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陕西省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原则进行专业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所在学科相继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招收资格。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入选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
加强科研项目攻关,服务国家战略。潜心科研,不断加大科研项目攻关力度,着力破解制约石油石化领域发展的难题。2021年获批油气储运安全与节能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企业合作项目50余项,累计经费36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16部,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申请软件著作权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